春溪笛曉 作品

第 132 章





據李時珍所言,明代最受外邦歡迎的中原奇珍一樣是絲綢,另一樣則是這個瓷器,只是瓷器易碎,經不得陸地上的長途奔波,後世大多是靠海船大批大批地銷往海外。




也算是“海上絲綢之路”的拳頭產品之一了。




劉徹聽李長生介紹完後點著頭說道:“燒出來了送一批到長安給我瞧瞧。”




李長生喏然應是。




霍善是不耐煩陪著劉徹到處逛的,中途他就拉著霍去病陪他騎馬去,還問霍去病感覺新鞍具如何,有沒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霍去病道:“用著很好。”




比起那花裡胡哨的馬鞍,他越是切身體會了幾天,越是感覺雙馬鐙和馬蹄鐵的好處。




劉徹已經命人給戰馬配備簡易三件套去了,想先看看上林騎兵裝備上他們後的效果。




不過他每天騎著馬去上朝,被問得最多的還是那花裡胡哨的馬鞍。




不少人還腆著臉過來問是哪裡做的,他們也想去訂做一套這樣的行頭。




那群一向看他們這些外戚勳貴不順眼的文官和博士則是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時不時就要哼上一聲,用“你們這些驕奢淫逸的傢伙遲早要完”的眼神看著他。




得知這套行頭是霍善送的,他們明裡暗裡那酸溜溜的話才少了,大抵是他們還想從霍善這裡買紙,所以不好意思再多說什麼。




尤其是在知曉霍善已經直接把造紙之法獻給朝廷,他們就更沒話說了。人家不僅不藏私,紙還賣得那般便宜(其他產品雖然貴了點,但是那也不是必需品),賺了錢給親爹添置一身亮眼的行頭……這一行為有什麼值得指責的?要是換成自家孩子,他們怕是要吹上一年半載,說自家孩子至純至孝。




對霍善這個年僅四歲的朝陽侯,很多人是真的想抹黑都找不到適合的角度來抹黑。




雖然一開始劉徹又是賜侯爵又是賜莊子讓很多人強烈不滿,可後續霍善獻給朝廷的東西證明了這個侯爵和莊子其實給得很應當。




在此之前,這孩子從沒享受過什麼作為外戚勳貴的好處。




再厲害的筆桿子,一時半會也黑不下手,只能默契地緘口不言。




對於這些傢伙的種種行為,霍去病沒有給霍善講,只說是有很多人來打聽這套鞍具是上哪做的。




見到的人全都喜歡得很。




霍善聽後高興不已。




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他有全長安城最威風的爹!




霍善跟著霍去病玩耍了半日,再回去時茶葉蛋就差不多可以吃了。




茶葉蛋這東西,煮起來需要的技巧不多,就是比較費時間。蛋煮熟以後還沒法入味,最好是熄了




火蓋上蓋子繼續燜上兩三個時辰。




霍善玩出一身汗跑回來,李長生一邊幫他把背上的汗擦乾,一邊讓易知去生火把馬上可以出鍋的茶葉蛋熱一熱。




等汗都擦沒了,霍善就迫不及待地往庖屋裡跑,跑到灶邊等著他師弟給他投餵新煮好的超級香的茶葉蛋。




其實要不是劉徹他們來得突然,夜裡煮好燜上一整晚再吃是最香的。




這會兒撈出來的茶葉蛋只能算堪堪入味。




不過這可不是普通的茶葉蛋,而是橘井水煮的茶葉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