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溪笛曉 作品

第 184 章





他又問霍善這個包公是何方人士。




這種有幹才且還能溝通上天的能人,劉徹非常感興趣。




霍善道:“別人給我講的,我也不曉得他在哪裡!”




劉徹明白了,這恐怕又是霍善夢中的所見所聞,估摸著在大漢境內是找不著的了。他說道:“若有機會的話,你得勸他來為朝廷效力。”




霍善連連點頭。




蘇軾倒是有說起過包拯就是他們宋代人,一度是他們的諫官代表人物之一,光輝事蹟是堵著皇帝噴了人家一臉唾沫星子,而皇帝只能對他露出勉強的微笑。




可惜包拯已經去世挺久了,要不然他怎麼都得去找包拯討教一下罵皇帝的正確方法!




一行人逛完了太守府,米粉也能吃了。霍善和劉徹說起自己要在廟會上賣米粉的事,他們這段時間已經備了不少米粉,到時候一定能讓大夥都能嘗一嘗這樣的好味道。




說是廟會,其實也就是藉著紀念嫘祖的由頭搞個大型集市,方便江夏郡的人聚攏到西陵城中來個互通有無。在這種熱鬧的氣氛之下,大夥都會比平時更願意花錢!




上次的元宵盛會可是讓江夏郡的商稅都多收了不少,府庫都比往年充盈了許多!




漢代的商稅比秦朝有所減輕,但也沒輕到哪裡去,光是稅錢的話就是五稅一,也就是賺一百錢繳二十錢。




徵收商稅可比從農戶們口裡奪食來錢快多了。




劉徹沒事還愛給他們加加稅。




畢竟這些商賈往往不事生產,一天到晚只琢磨著怎麼倒買倒賣,錢賺得比農民的血汗錢要輕鬆許多,朝廷多收他們點稅怎麼了?




秦朝還直接二稅一呢!




劉徹每次翻開相關記載,橫看豎看,只在上面看出兩個字:虧了!




當然,大漢都已經宣稱自己輕徭薄賦那麼多年了,貿然提稅肯定是行不通的。




只能多搬幾批人到茂陵供養皇陵去。




劉徹聽霍善要身先士卒去賣紅薯和米粉,不由笑著說道:“行,我們一定去光顧你。”




說話間,每個人的面前也都多了一碗米粉,霍善就抱著喇虎醬挨個問他們要不要加點。




劉徹已經聽霍善估算過這幾種作物的產量,對辣椒成為大漢餐桌常駐調料也有了一定的想法。




這東西




()要是能引種成功,各家自己在房前屋後種上幾顆,平時也能拿來調個味。




真要給霍善幾年時間,這江夏郡恐怕真的能大變樣。




畢竟衣食住行這四大問題,霍善能改善其中兩個。等有了餘錢,還愁剩下兩個問題沒法解決嗎?




到那時候江夏郡就當真成為連通南北的通衢大郡了。




對劉徹來說,這當然是好事。




要知道一直到現在,底下都還有人暗搓搓諷喻幾句,說他對衛霍兩家著實偏愛過了頭。




尤其是對霍善這個小娃娃,簡直是讓人忍不住暗罵昏君的程度!




哪怕是對衛青的幾個孩子,劉徹也沒有優待到這種程度吧。




這種情況下,自然是霍善做出的成績越大,劉徹越是臉上有光:看看,看看,就說了朕用人絕對不會有錯!




要不是朕宏才大略,哪裡能從皇后那幾個兄弟裡一眼挑中衛青?




要不是朕英明神武,誰敢任用去病這種年方十八的將才?




現在任用朕的甥孫當太守,那更是旁人想都不敢想的一著妙棋!




更重要的是,霍善對發展南方很有想法。真要叫他改變了江南地區的地廣人稀的情況,於大漢國力而言無疑是極大的增強。




還是那句話,誰會嫌棄自己的功績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