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溪笛曉 作品

第 185 章

劉徹為人還是非常務實的,近些年因為打匈奴打到國庫空虛,他已經想了很多辦法來補貼國庫。




比如發行皮幣。




所謂的皮幣,就是劉徹把自己在上林苑打獵打到的白鹿皮切成一尺見方的大小,往上頭繪製一點令人不明覺厲的圖紋,弄點令人不明覺厲的裝飾,宣佈咱大漢今年發行一款鹿皮紀念幣。




一張紀念幣價值多少呢……四十萬錢。




沒錯,一尺鹿皮他能賣人家四十萬錢!




主要銷售對象:王侯宗室。




買賣規矩是這樣的:你今年要是不買這個皮幣,你就沒資格來朝見天子。而你不來朝見天子,你就是大不敬。什麼?你居然幹出這種大不敬的事,是不是想造反?




你想造反你早說啊!




拿來吧,你的全副身家財產!




當然,年年這麼搶錢的話吃相實在不好看,所以劉徹只能硬薅一波王侯宗室的錢就結束了它短暫的貨幣生涯。




眼看錢的缺口還是很大,劉徹又和張湯搞起了算緡錢,並調任了地方上一批專門抄鄉紳豪強家的酷吏到京師執行《告緡令》。




這算緡錢約等於大漢的不動產稅,你家有多少不動產(包括屋舍莊園店鋪奴僕等)就按比例給朝廷納多少錢。誰要是敢偷稅漏稅,小心你鄰居掏出《告緡令》來分走你的財產!




反正你家只要有錢到一定程度,都得給朝廷打仗貢獻一份力量!




誰看了這些撈錢舉措,不得感慨一句朝廷真是窮瘋了。




現在劉徹瞧向霍善的眼神,那都是瞧金娃娃的眼神。




因為霍善不僅在江夏郡著手搞生產,還在沙羨縣那邊挖出一座金礦。




這是蘇軾上次過來的時候講的,還被終軍聽了去並上報劉徹。




金礦這種東西當然是歸朝廷所有,這個發現金礦的渡頭也提前許多年開挖,劉徹這次過來的目的之一也是瞧瞧這個金礦到底有多大。




黃金可是大漢價值最穩定的貨幣。




劉徹已經決定按照霍善的建議,提前數百年把這個渡頭改名為金口。




這名字一聽就很能吸金,就算朝廷把金礦搬走了也依然能為南北交通發光發熱。




雙方經過一番親切友好的交流,初步就江夏郡未來數年的發展規劃暨南方大開發這兩件大事達成一致。




開發南方,從金口開始!




提到金子,霍善不免和劉徹聊起了厚葬之風的蔓延。




人活著的時候不孝順,人死了以後陪葬整得再豐厚有什麼意義?




這豐富的陪葬埋進地裡去,市面上就少了許多流通的黃金和珍寶。




一個兩個這麼幹還行,要是一代代的人都這麼幹,甚至還在喪葬方面搞攀比,誰陪葬最豐厚就是最孝順,那市面上的黃金就會越來越少!




到時候咱的子孫後代缺錢了會做什麼?




霍善和劉徹分享自己從別處(李時珍處)聽來的職位,說是叫什麼




摸金校尉。




摸金摸金,就是掘人墳墓,把底下的金子拿出來花!




誰的墳頭修得最大最好、埋的陪葬品又多又值錢,那可就有福了,摸金校尉帶人來把你墳給掘咯!




這一點,我們的孝文皇帝就很有先見之明,一直強調下葬的時候要薄葬,孝期要“以月代年”,喪葬事宜能從簡就從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