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溪笛曉 作品

第 186 章





司馬遷早就聽聞霍善要排戲的事,目光不由落到了霍善那疊文稿上:“你已經準備好戲文了?”




霍善點頭如搗蒜,大方地把自己整理出來的戲文稿子拿給司馬遷看。




這些戲文對俳優的文化程度要求不是很高,只要知道大體情節,只管你來我往地演出來就可以了。




而情節往往也非常簡單,像取材於茂陵失書的《金箱藏經》,只需演個發現金箱、送回金箱、辨認金箱、抱箱痛哭就完事。




司馬遷一向是愛蒐集各種傳說故事的,一開始讀那疊文稿就有點停不下來的感覺。




明明是極其尋常的教化故事,讀起來怎麼就這麼讓人慾罷不能?




《金箱藏經》讀完了,接下來就是《真假孝廉》,這是圍繞著“舉孝廉,父別居”來講的。




故事有兩位主人翁,一位叫賈孝,一位叫甄孝。




賈孝在其父生前任他自生自滅,其父死後卻大辦喪禮裝孝子,偏偏考察孝廉的人過來以後看到他哭得那般情真意切,又把喪禮辦得那般隆重,當場把他舉薦給朝廷!




而甄孝因為悉心侍奉生病父母、掏空家底為父母治病,以至於在父母亡故後無錢料理喪事,自責地在父母靈前哭得肝腸寸斷。




考察者見他家中只餘一草堂,給父母準備的棺木也十分簡陋,登時覺得他不孝至極,判他一個永不錄用!




司馬遷看得痛罵出聲,直呼從未見過如此荒唐之事。




這個舉薦人難道不去核實一下的嗎?




簡直草率到令人髮指!




再往下看,這樣的國家自然很快要完蛋了,下一個故事就是《曹操發墓》了。




王朝末年,天下大亂,諸侯並起,其中有個叫曹操的諸侯,個頭短小,心卻不小,他因為自己無錢打仗,決定效仿前輩們乾點缺德事。他設立了發丘中郎將以及摸金校尉,進行有組織有紀律地發墓行為,凡是瞧著有點規模的陵墓都遭了他的毒手!




什麼王侯將相,什麼孝子賢孫,就是你們最喜歡往墓室裡塞金銀珠寶對吧,那我就笑納了!




這些墓主人生前絕不會想到,竟是這些他們到死都放不下的金銀與珍寶害得他們最終曝屍荒野!




曹操靠著發墓得來的龐大軍資成為了一代梟雄,正是因為自己起家時幹了那樣的缺德事,他堅決不讓兒女給自己搞豐厚的陪葬,死前叮囑妻妾們把自己房間裡用剩的香都拿去分掉了。




據說除了薄葬以外,曹操還設置了許多疑冢,讓人無從知曉他的屍骨到底埋在哪兒。




這可全都是憑藉老曹自己豐富的發墓經驗而琢磨出來的舉措啊!




看來他也很懂盜人者人恆盜之的道理。




司馬遷讀完這三個故事,就明白霍善的意圖了。他說道:“你想推行薄葬?”




霍善仰頭看司馬遷:“薄葬不好嗎?”




司馬遷當然不可能說不好,他也是贊同薄葬的,比如勸說孝文皇帝簡喪薄葬的人就獲得了他的高度讚譽。




只是劉徹可沒他祖父孝文皇帝那麼好勸。




司馬遷認真說道:“這樣挺好。”




他便與霍善一起去篩選適合上臺演出的俳優,並爽快地應下監督這些人排演的差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