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溪笛曉 作品

第 204 章





杜甫一家老小寄居在這個地方,家中林林總總有八/九口人,家裡家外都得他妻子楊氏操持。




早年的杜甫也算是出生於官宦之家,生活十分優渥,足以支持他到處遊山玩水、廣交朋友,一直浪到年近三十才成婚。




成婚後這十餘年他們夫妻倆已經生了好幾個兒女,而他的仕途卻始終沒有著落,杜甫心裡也是很著急的,著急到他到處寫詩求人引薦,可惜輾轉十年依然沒有任何人願意提拔自己。




臨近家門,杜甫忽然頓足,遠遠地望著妻兒寄住的地方出了神。這一次他推開家門,應當不會看到幼子夭折的慘況,可那並不意味著他就是個很合格的父親。




霍善轉過頭問停下腳步的杜甫:“怎麼不走了?”




杜甫不答反問:“他們會不會怪我?”




怪他沒能為一家老小謀來安定的生活,怪他沒有時常陪伴在他們身邊。幼時他寄養在洛陽姑母家中,姑父姑母始終盡心盡力地教養他,而他這個當父親的卻沒能做到他們的萬分之一。




他爭取了這麼久也只勉強為家裡爭取來免於賦稅徭役的待遇,俸祿什麼的約等於無,根本無法負擔起一家老小的開銷。




杜甫把自己內心的掙扎告訴霍善。




自己家淪落到這個地步,也不能全怪時局不好,他自己也有一定的責任。




霍善毫不猶豫地說道:“當然會。如果我爹對我不好,我也不喜歡他!”




小孩子的愛恨好惡就是這麼分明,從來都不會整那麼多彎彎繞繞。




杜甫噎住。




這小孩是根本不會安慰人對吧?




都到家門口了,杜甫再怎麼猶豫也不至於不回去了。




他還是帶著霍善踏入家門。




年幼的小兒子正在籬笆牆邊跟人鬥草,年紀和霍善差不多大。




霍善看見兩小孩拿著兩根草在進行“武鬥”。




這就是唐朝人很流行的鬥花鬥草。




鬥花一般是春天玩得比較多,許多人都愛插上滿頭鮮花出門遊玩,看看誰家的花最多最好看。




鬥草就比較適合鄉野小兒日常玩耍了,一般可以分為文鬥和武鬥,文鬥就是大家一起到鄉野之中找到各




()種花花草草,回來比比看誰能報出最多的草名;武鬥則是像眼前兩小孩一樣就是把彼此的草交叉成十字形,雙方一起用力拉扯,看看誰找來的草最有韌性。




霍善沒見過這種玩法,興致勃勃地蹲過去看別人你來我往地拿草莖“拔河()”。看著看著他就手癢了,積極提問:我可以一起玩嗎!()”




這時兩小娃娃才發現有生人進來了,好奇地轉頭看向杜甫和霍善。




杜甫的小兒子問道:“你們是誰啊?”




杜甫一陣沉默。




他太久沒回來了。




看著自家么兒臉上因為玩得太投入而熱得紅撲撲的,杜甫便控制不住地想到若是自己明年才回來就見不到這孩子了。相比之下,兒子認不出自己這點小事反而不那麼重要了。




此時楊氏聽到動靜掀開門簾出來一看,瞧見了立在門邊的杜甫。




她手裡拿著的掃帚啪地一聲落到地上。




杜甫轉頭望去,看見了闊別已久的妻子。他娶妻娶得晚,楊氏比他要小十餘歲,偏偏在成婚那會兒他父親、姑母都陸續去世,他再也不是那個可以仗著家中有長輩在而肆意揮霍、到處遊玩的名門子弟了,可以說妻子嫁給他以後過的都是苦日子。




楊氏一個能識文斷字的官宦人家之女,如今日日都要為柴米油鹽操心。




可光是這樣算不得多好的苦日子,接下來也將要被安史之亂徹底打破。




“怎麼突然回來了?”楊氏擦淨手走出來問,“也沒提前寫信說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