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溪笛曉 作品

第 224 章



“確實不錯。”




董仲舒誇道。




司馬遷見董仲舒喜歡,便忍不住與他聊了聊南方種茶的前景。將來這茶葉,說不準能給朝廷帶來巨大的賦稅收入!




董仲舒聽著聽著,不由自主地皺起眉頭。




好好一儒家弟子,怎麼去了江夏才一年多,就張口言商閉口言利了?他是堅決反對劉徹實施鹽鐵官營計劃的,對於這些與民爭利的事情非常反感。




董仲舒忍不住敲打了司馬遷幾l句。




他們儒家追求“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只盯著眼前利益的人是不可能有大成就的。




像桑弘羊之流終其一生也不過是計吏而已,千百年後誰還記得他?




司馬遷虛心聽教。




等董仲舒講完了,他才和董仲舒說起自己的擔憂:你看看這江夏郡發展得又快又猛,但是在做學問方面卻是一片空白,霍善這位太守的師父甚至是墨家傳人,府衙還養著不少楚墨弟子……




這對江夏郡教化方面的影響自不必提,關鍵是……太子在那邊啊!




太子很有點不願意回長安的架勢,說不準還要繼續住個一年半載的。




太子可是未來的天子,你就說該不該擔心他被墨家影響吧!




董仲舒本來只是隨口敲打司馬遷幾l句,結果聽司馬遷這麼分析了一通,不由跟著司馬遷的話陷入憂慮之中。




墨家,那可是他們儒家的老對頭,可不能叫他們把太子帶歪了!




而且別說太子偏愛墨家了,就算太子在《公羊》和《穀梁》之中有偏向,不被選擇的那邊都挺不得勁的。




司馬遷口才本就很不錯,經過這一整年的基層歷練更是把遊說人的本領鍛鍊得出神入化。




當他走出董家大門的時候,已經順利把董仲舒和他幾l個待在長安的得意弟子連鍋端了。




有董仲舒這位當世大儒坐鎮,還怕江夏郡教育發展不起來嗎?




至於董仲舒思想裡頭那些不合時宜的部分,他們可以私底下攛掇太子不要聽進心裡去。




司馬遷骨子裡是個“盡信師不如無師”的叛逆分子。




他對董仲舒的“大一統”思想是認可的,但對“天人感應”之說並不認可,寫《史記》的時候經常暗搓搓穿插點批判天命論的思想,認為包括皇帝在內的人都應該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而不是坐等天命降臨!




孔夫子說得好,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劉徹其實也是這個看法,大一統什麼的他超喜歡的,但是天人感應他完全不想認。




開玩笑,認了就要被他那一套束縛住,傻子才往這麼明顯的套裡鑽!




這也是劉徹把董仲舒踢去給自家那些禽兄獸弟當國相的原因。




司馬遷和蘇武積極地遊走於長安各處,爭取能弄個三兩船人才一同南下建設江夏。




他們這麼明目張膽地撬牆角,事情自然很快傳入劉徹耳裡。




一併送到劉徹面前的還有他們已經遊說過的長長的名單。




劉徹一看,好傢伙,連董仲舒你們都想挖。




你們什麼意思?




小小的江夏有你們在那折騰還不夠,還跑長安來到處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