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溪笛曉 作品

第 224 章





代表長沙國來長安上計的官吏也知道這個道理,所以只敢哭上一哭,沒敢真去討個公道。




他們真要鬧到御前去,那可真就是替霍去病他們表功了。沒見年初劉徹親自去了趟江夏郡後滿意至極,又把太子給安排過去了嗎?




算了算了,捏著鼻子認了吧。




司馬遷和蘇武在眾人或羨慕或憤怒的目光中順利結束這次上計,趁著待在長安的機會前分頭去拜訪親朋舊故。




順便……給江夏郡挖點人。




就是問一句,真沒有在天子腳下挖牆腳的意思。




這不是馬上要搞南方大開發了嗎?人才不夠用了!




而且他們總是要離開江夏郡的,還是得做長遠打算。




這可是他們一點一點盤起來的江夏郡,誰都不希望自己一走它就垮掉了。




不僅要挖人才過去一起建設江南地區,還要培養江夏郡自己的人才。




為著這個宏偉目標,司馬遷和蘇武一路上商量了許久,都決定豁出臉去遊說點人去江夏幹活。




司馬遷圈定好目標人群,開始按照心裡的名單一個個拜訪過去。




到傍晚,他還去了他老師董仲舒家。




早幾l年董仲舒被劉徹扔去給膠西王當國相。




眾所周知,劉徹那些個兄弟沒幾l個是正常的,給他們當國相死亡率非常高。要不石慶怎麼被嚇得一句建議都不敢提?




董仲舒也怕死,他在膠西王那邊提心吊膽地苟了幾l年,終於還是稱病辭職回家了。




董仲舒從三十歲起就廣收門徒教授儒學,說是桃李滿天下也不為過。




司馬遷便跟他學過《春秋》,見了面也會喊他一聲老師。




董仲舒對司馬遷也頗為滿意,他有許多學生都是隔簾授學的,連學生的面都不見。




司馬遷卻是個格外好學的,經常私下找他討論學問上的問題,還愛和他們探討一些史學觀點。




師生之間一旦發展成了可以侃大山的關係,那這學生與老師的關係無疑是要比其他普通學生要親近許多的。




當門人來報說司馬遷求見,董仲舒沒多想就讓人把他領了進來。




司馬遷恭恭敬敬地朝董仲舒執了弟子禮,還取出自己帶來的茶葉套裝說要讓董仲舒嚐嚐江夏郡流行的茶飲。




茶飲這東西最初是霍善這位太守愛喝添了茶味的牛乳飲子,後來李時珍給眾人泡了幾l輪茶,不少人便都喜歡上了這種能提神醒腦的好東西(就是蘇軾總嫌棄他們喝的這炒茶一點都不風雅)。




尤其是府衙要加班的時候,那可真是一刻都離不開他。




見司馬遷還特意帶禮物登門,董仲舒不高興地說道:“你怎麼也學了這些壞風氣?”




司馬遷道:“這是府衙年底給我們發的,我自己平時有一套常用的了,便想著帶過來煮給先生嚐嚐鮮。”




作為一個二十出頭就敢環遊大漢的實踐派,司馬遷的動手能力當然是很不錯的,煮起茶來動作那叫一個行雲流水。




沒一會,淡淡的茶香就飄散開來。




在這寒意漸生的初冬,一盞熱氣升騰的茶湯著實暖手又暖胃。




董仲舒端起茶盞飲了一口,只覺這茶湯口感微澀,入喉後卻隱隱有回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