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溪笛曉 作品

第 224 章

司馬遷和蘇武押送著上計材料前往長安,今年朝廷要求各地上計改成紙質版本,裝在木匱裡倒是比往年要輕巧許多。




就是司馬遷此人辦事細緻得很,怕半路船翻了弄溼籍冊,還早早抄了備份走陸路驛站往北送。




一行人緊趕慢趕,總算在規定日期內抵達長安。他們都是在長安有家的人,眼看上計還沒正式開始,便先各回各家看望了家小。




還和她們商量著要不要跟著一起去江夏郡。




都說倉廩足而知禮儀,今年江夏郡的財政目標超額完成,他們便覺得新一年的目標應當放在教育上面。




這一點,霍光他們也很贊同,江夏郡建了這麼多造紙廠,要是教育還落後於人未免會淪為笑柄。教育問題是該提上日程了!




因為賬面上的餘錢足夠多,所以一群年輕人每次湊在一起都是信心滿滿地展望未來。




別看司馬遷年近三十,實際上到了上計當天各郡國代表一露臉,司馬遷和蘇武絕對是其中最年輕的,別的地方派來的人少說也四十起步,來的全都是老成穩重的官吏!




偏偏還不到三十歲的司馬遷,算起來竟是霍善那個府衙班底裡最年長的(徵調來幹活的老吏不算數)。




不知是不是受霍善召開的課吏大會影響,司馬遷和蘇武跟人聊天時總是自帶討打氣質。




比如什麼“有人嫌棄官方徭役徵調人手修路太慢,居然自己掏錢請人把路修好了”。




比如什麼“兵役報名人數太多,篩選條件不得不調得很高,府衙當時組織醫學生來搞什麼入伍體檢,沒選上的人經常在選拔點嚎啕大哭。”




這大概就是傳說中的政通人和吧。




各郡國代表:“……”




遲早把你們暗殺掉!




沒有人知道,這天代表底下各個郡國來到長安參加本年度上計的官吏都遭遇了什麼。




司馬遷和蘇武說話固然討打,但擺事實列數據後明晃晃的吊打更讓人難受。




人口(通過軍屯翻倍了)、經濟(兩年軍費都賺到了)、治安(十步一個軍屯看誰敢鬧事)……全方位碾壓!




再數數田籍,開墾的荒地數量比過去十年都多!




至於伴隨而來的民宅園戶增長那更是多不勝數!




這還怎麼比?




根本沒法比!




麻了,全都麻了。




難道世上真的有天生福運加身的神童?要不怎麼一個五歲小娃娃能把江夏郡治理成這樣?




哭得最大聲的是長沙國代表。




長沙國雖然是藩國,但是國相和底下的官員可都是朝廷直接任免的,算起來和普通同僚也沒什麼區別,根本不算是藩王的人。




結果冠軍侯不講武德,命儀仗隊跟船送服役滿一年的將士榮歸……並在旁人羨慕的目光中火速把願意紮根軍屯的將士一家老小接上橫渡洞庭湖。




……統統薅回江夏郡搞江南大開發計劃了。









夏郡軍屯那些拖家帶口的新增常駐民兵,全都是從他們長沙國拐跑的啊!




他們能不哭嗎!




還說什麼希望相鄰郡國配合江南大開發計劃,我們長沙國難道不算江南嗎!




霍·貫徹劉徹意志·去病:只要你的“國”字還在,就要儘可能削弱你們。當然是優先發展不帶國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