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英軍近代史上的五大恥辱敗仗


  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在2014年的11月20日曾發表題為《英國的最大軍事失敗》的文章稱,跟羅馬人一樣,英國人跟各種各樣的敵人交過手。他們也曾經被各種各樣的敵人打敗,包括美國人、俄國人、法國人、美洲土著、非洲人、阿富汗人、日本人和德國人。儘管是失敗,但輸給那麼多形形色色的敵人也是有點榮耀的。

  俗話說,勝利了眾人邀功,失敗了無人認賬。但就英國而言,失敗的禍根很多,有過於自信,也有種族歧視。嘲笑英國佬的美國人要當心,同樣的原因也曾把美國引向失敗。

  以下是近現代英國的五大軍事失敗:

  一、7000正規軍向民兵投降

  設想如果美國陸軍的整整一個旅向塔利班投降該當如何,這或許就能讓人明白1777年薩拉託加戰役的重大影響了。在一支被歐洲專家斥為殖民地烏合之眾的部隊面前,英軍7000人放下了武器。

  這場戰役原本就不該發生。對於一個歐洲大國來說,英軍規模不大,要想制伏北美東部這麼大面積的地區就更顯得力量單薄。英國的優勢在於擁有皇家海軍,其戰略機動性使英國能以喬治·華盛頓的大陸軍望塵莫及的速度集合或轉移兵力。

  於是,本著一貫蔑視敵人的傳統,英國在1777年秋決定長途跋涉深入北美內陸,此時海軍已鞭長莫及。綽號“紳士約翰尼”的英軍將領伯戈因帶領7000人馬從加拿大進軍紐約州北部,在奧爾巴尼附近與威廉·豪率領從紐約市北上的另一支部隊會合。理論上,這將把革命者的大本營與其他殖民地隔離開來。

  不幸的是,英軍指揮層跟他們的隊伍一樣各自為政。豪將軍自作主張決定佔領費城。伯戈因則勉強奪回了泰孔德羅加堡,卻發現自己物資不足而冬天即將來臨。他沒有退回加拿大,卻向阿爾巴尼挺進。與此同時,美方召集了1.5萬名民兵,並得到華盛頓將軍派兵增援。

  經過在弗里曼農莊和貝米斯高地的兩場小規模戰役後,伯戈因部發現自己寡不敵眾並被包圍在薩拉託加,既無增援也無解圍之兵。

  1777年10月17日,“紳士約翰尼”投降,使他的部下免於在一場毫無希望的戰鬥中白白送死。而美國革命者則以戰場上擊潰英軍的事實,說服了法國與羽翼未豐的他們結盟並對英開戰,隨後西班牙也仿而效之。世界歷史因此役受到的影響不可估量。

  二、非洲土著痛擊精銳英軍

  被美國民兵打敗就夠丟人的了,但至少美國人論祖先和文化還算是西方的。那麼,手持長槍鐵矛的非洲土著肯定敵不過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英國軍隊吧?直到今天,這種印象仍貫穿於1964年的影片《祖魯》中,在該片的羅克渡口戰鬥力,一小撮英軍就擊退了非洲勇士的“人海攻勢”。

  但在這之前的伊桑德盧瓦納潰敗,卻粉碎了上述帶有種族主義色彩的成見,在1879年1月22日的伊桑德盧瓦納戰役中,祖魯人殺死了1700名英國正規軍。英國入侵祖魯蘭地區,表面上是為了報復英國公民遇害,實則為了當地的消滅祖魯王國,以創建一個南非邦聯。

  跟在薩爾託加一樣,英國人魯莽地置自己於死地。英國指揮官切姆斯福德爵士將1.5萬人的部隊分成3個縱隊,認定此舉可使英軍包圍祖魯軍團。切姆斯福德統率由5000人組成的主力縱隊,在伊桑德盧瓦納紮營,卻未曾察覺5英里以外就有一支祖魯部隊。他不僅沒有加固陣地,還把部隊再次分割,將大部分人派去追趕所謂的祖魯主力部隊,而只留下1700人守衛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