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大韓民國著名的“鳴梁大捷”


  韓國舉行慶典宣傳著名“鳴梁大捷”

  據韓國“國際新聞”網站2014年10月12日報道,韓國2014年“鳴梁大捷”慶典於10月9日至12日在全羅南道海南郡舉行,慶典再現了世界海戰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鳴梁大捷”,共有44萬人次的遊客前往韓國海南郡觀看了這次慶典。按照一般的宣傳,“鳴梁大捷”是明朝神宗萬曆年間朝鮮王朝抗倭名將李舜臣在朝鮮半島鳴梁海峽重創日本豐臣政權的一場海戰。公元1597年10月26日,李舜臣將軍利用鳴梁海峽的特殊地理特徵,以12艘“龜船”擊退130餘艘日艦(也有說法是300多艘),創下了世界海戰史上的一個奇蹟。

  龜船實際上就是一艘適合沿岸航行的船隻,很難想象這麼小的船是怎麼運作上百名士兵與水手。

  龜船實際是沒有遠海戰力的近岸船

  其實這一偉大的讓人難以置信的戰績只是韓國單方面的說法。我們知道李舜臣的主力戰船是龜船。那麼400年來不斷被歌頌,被神話的龜船到底什麼樣子呢?真實的龜船甚至都不是真正的海船。因為龜船的造型和那麼小的風帆和10來個槳櫓根本無法不可能去征服大海。

  龜船是木頭製作只有30多米長,需要10-20個槳擼行進的沿岸防衛船。這個船並沒有傳說中的裝甲,只在一些特定部位有一些薄鐵皮,並且在船外釘有竹釘和鐵釘護著用來防止登船跳幫,裡面有50個兵,再加上50個-70個水手。由於這個船內部空間非常小,人員又多,所以內部非常擁擠。

  龜船上只有二踢腳威力的小型火銃

  那龜船上有什麼超級武器可以以一敵十呢?

  主要就是朝鮮五大名銃。包括天字銃,地字銃,玄字銃,黃字銃和勝字銃。什麼是火銃,實際上就是一個噴子。這裡的勝字銃是個單管噴子,仿製的是“鳴梁大捷”爆發之前200多年前的明朝洪武年間的火器,就是20-30

  日本第二次侵朝長驅直入所向披靡

  在日本與明朝的和平談判破裂以後,雙方重新爆發戰爭。中國萬曆25年,日本慶長2年,公元1597年2月,日本發佈軍令摧毀全羅道和忠清道的抵抗力量。日本軍隊主力在5-6月渡海進入朝鮮。在7月15日的漆川梁海戰中毀滅性打擊了朝鮮水師。在陸地上的南原城和黃石山城都迅速擊敗朝鮮軍獲勝。

  隨後日軍將領加藤清正,黑田長政和毛利秀元率領大軍繼續按預定目標推進。到9月中旬,朝鮮在全羅道的抵抗僅存在於南部小塊地方。戰鬥力僅有朝鮮水師僅剩的12艘船隻。而此時,日本陸軍正在繼續推進,而日本水軍則沿海推進。

  鳴梁海戰實際是李舜臣伏擊日本前鋒

  日本水軍在藤堂高虎,加藤嘉明,安治脅坂等將領帶領下,正在全羅道沿海推進,日軍前哨在9月7日抵達蘭浦達洋麵,在這裡與李舜臣的12艘戰船遭遇。朝鮮水師開始誘惑日本水軍。9月16日,在獲得了發現朝鮮軍主力的消息後,藤堂高虎帶領中型關船30艘甩開大部隊開始追擊,準備與朝鮮水師決戰。結果被朝鮮水師引誘到一片陌生水域,此時海水退潮,日本水軍前面的幾艘船被朝鮮埋在淺海底的鐵索和木樁擋住去路,遭到朝鮮水師掉頭圍攻。導致來島通總等數十名日本人陣亡,那幾艘擱淺的戰船也被放棄。

  在這次海戰中的朝鮮水師損害輕微,但是眾寡不敵,所以傍晚開始急速退卻。日本水軍不熟悉路況,無法繼續追擊朝鮮水師,也是害怕再中這樣的圈套。第二天,也就是9月17日,藤堂高虎和脅坂安治再次來到戰場上巡視,沒有發現朝鮮水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