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漢姓猶太人?


  開封猶太人的發現和在華西方傳教士密不可分。

  1605年,傳教士利瑪竇(i)無意中結識中國猶太人艾田,發現了開封的猶太社團,這一發現隨即震驚了西方,成為長期學術研究的熱點。

  早在北宋時期,一批來自波斯的猶太人通過絲綢之路來到首都東京,即今天的開封。據史料記載,他們曾向北宋進貢西洋布,深得皇帝歡心,於是詔其“歸我中夏,遵守祖風,留遺汴梁”,也就是說,皇帝允許猶太人在中國自由居住、遷徙、就業、就學、參加科舉考試、參與土地買賣,既可以保持原來的宗教信仰,也可以與漢族通婚。

  不僅如此,皇帝還賜予他們十七個漢人姓氏,其中主要有七個大姓:趙、艾、李、張、石、金、高,另包括源出張姓的章姓,總共八大家族。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姓氏與他們原來的猶太姓氏也有語音上的相似,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尊重了他們的個體身份,比如,“李”來自“列維(Levy)”,“石”來自“示巴(sheba)”,“艾”來自“亞當(Adam)”,其中趙姓,則是中國宋代皇帝的賜姓。不要小看這些中文姓氏,它們極大地幫助這些猶太人融入中國社會。縱觀猶太流散兩千年曆史長河,這般自由友好的社會生活環境實屬少見,然而,自由寬容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為他們在中國生活帶來了便利,另一方面對於他們自身團體的宗教凝聚力也形成了挑戰。

  進入明代後,開封猶太社團進入鼎盛時期,已有500餘戶猶太家庭,約四五千人的規模。他們能在中國使用漢語,與外族通婚,穿戴漢人服飾,按照中國的傳統習俗待人接物,參加科舉,自由就業,取得商業成功。甚至到清代,他們可以通過科舉考試做大官,比如開封猶太人趙承基,他曾任大梁道中軍守備,率兵駐汴,趙承基是至今有史可查官位最高的一位開封猶太人。1679年,他還出資修建過猶太會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