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蒙古為何花費四十年才攻下南宋?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帶領的蒙古軍團曾橫掃歐亞大陸,成為世界歷史上最偉大的征服者。

  可是,這麼一支強悍的蒙古鐵騎,在面對積貧積弱、偏安一隅的南宋時,幾乎束手無策。蒙古為了攻下南宋,在戰爭中還損失了兩代汗王。

  成吉思汗的蒙古軍團,主要有兩條征戰線路:南下和西征。南下征服宋朝、金朝的廣大地區,西征歐洲大陸。成吉思汗的南下計劃中,他一直把金人當做強勁的對手,不把南宋放在眼裡。但是,金人讓成吉思汗失望了,驕逸的生活早已磨滅了他們的鬥志,成吉思汗之子窩闊臺大汗不費吹灰之力就滅了金國。

  當成吉思汗的西征大軍在歐洲大陸所向披靡,直達多瑙河沿岸時,蒙古南下大軍卻遭遇了成吉思汗征戰以來的最大困難南宋。從此,南宋成為蒙古統一中國的最大障礙。歷史往往喜歡開玩笑。被成吉思汗從不放在眼裡的南宋,讓成吉思汗統一中國的願望整整擱淺了40年。在這40年裡,蒙古大軍多次南下徵宋,但每次都無功而返。

  公元1234年,窩闊臺大汗滅金之後,蒙古大軍北撤。南宋朝廷想趁機收復洛陽、汴梁、商丘三京,開始北伐。蒙古為阻止南宋北伐,掘開了黃河大堤,水淹宋軍,宋軍大敗。1235年,蒙古大軍在第二次西征的同時,也南下攻宋,分為東西兩路進攻襄樊和四川,準備在長江集結,橫渡長江。但是,南下的蒙古大軍遭到了宋軍的頑強抵抗,南宋名將孟珙率軍取得江陵大捷,粉碎了蒙古軍南渡的企圖。這是蒙古對南宋征戰的第一次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