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元朝末年 作品

第422章 危機漸起

  李德孫問道:“現在大家的矛頭都對準了元朝,難道這個時候呂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將屠刀對準‘友軍’嗎?”

  “友軍”說的著實有些牽強,因為方國珍和張士誠乃是宿敵,兩個人早年本來就有恩怨,加上多年來地盤上面的你爭我奪,結下了很深的樑子。

  只是在劉福通這個大腿的號召下,強行成為了盟友。

  龐朋說道:“這個還真不好說,自從那個大周公子成名以來,張士誠的勢力發展迅速,現在劉盟主的軍隊和元朝的部隊在通州形成了對峙,情況不得而知,說不定周軍會鋌而走險。”

  方國珍的力量主要強大在海上,陸地上的戰鬥力就非常牽強了,更何況這次呂珍所率的是大周的精銳之師,更加讓李德孫不敢掉以輕心。

  所以為什麼方國珍如此擁護劉福通,積極踴躍地加入到反元聯盟,就是希望能找到一個靠山,要是再次被趕到大海上,做一個沒有根基的海賊,這是方國珍難以接受的。

  同時方國珍也看到了自己的老對頭投入張士誠的麾下,更讓方國珍有了很大的危機感,飛鯊幫的戰力他也是知道的,如果再有了大周源源不斷資源的支持,假以時日,自己的海上優勢也會蕩然無存。

  這就是為什麼方國珍加大了海上力量的出擊力度,就是要遏制大周不斷崛起的水師。在茫茫大海之中,給了方國珍最好的隱藏和掩飾,誰能知道對面的艦船到底是哪一方的勢力?

  有句話說的好,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能夠對大周海事局的商船頻頻動手,其他的商船卻平安無事,自然不難猜測背後的勢力。

  龐朋說道:“看來大概率對方知道了主公海上的舉動,在常熟這塊展開的報復。”

  李德孫嘆道:“對上大周的呂珍,任誰都覺得頭疼啊!”

  呂珍行軍打仗,剛中有柔,以正合,以奇勝。不是張皓這種二把刀的將領所能比擬的,所謂不戰而屈人之兵,這就是呂珍的威名,只是身在常熟,只帶了一萬將士,就宛如一顆定海神針,瞬間扭轉了敵我兩方之優劣。

  自呂珍來到常熟之後,李德孫就規矩了許多,約束將士,眼睛挑釁周兵。本來呂珍也是礙於此時的反元環境,沒有對長洲採取什麼過分的手段,只是沒有想臨近年尾,周軍的試探和挑釁越來越多。

  龐朋輕聲道:“聽說主公目前接待了元朝的使者,正在和談,一旦劉福通兵敗不利,那說明元朝依然強大,有了大元這個靠山,到時候得到的助力也會更多。但是現在呂珍在此,就像一座大山一樣橫亙在這裡,想要逾越難上加難。”

  李德孫揉了揉額頭,嘆息道:“呂珍一日不除,吾寢食難安。”

  龐朋繼續勸道:“如今情況,我們只能暫時忍耐,現在張士誠所部銳氣正盛,張皓以銳不可當之勢連下廬州等地,更是拿下了戰略要地鎮江,其迅猛的發展勢頭必定引起大家的警戒。前段時間張士誠將元朝使者趕出高郵的事情傳的沸沸揚揚,相信元朝不會這麼窩窩囊囊地接受張士誠的羞辱。”

  “還有揚州潘家,其江湖勢力盤根錯節,在高郵一戰中潘家大部分精銳損失殆盡,難道潘家會坐以待斃?張皓拿下集慶府的門戶鎮江,難道郭子興能容忍張士誠的兵鋒一日可到集慶?長江一線張皓先於陳友諒之手,拿下了黃梅,相當於在江西之地釘下了一個釘子,難道徐壽輝就允許張皓如此張狂的舉動?”

  “張士誠發展迅猛,對於他們,即是好事,也可能成為壞事,有句俗話說得好,出頭的椽子必先爛,我們且耐心等待,看著是哪一方勢力率先對張士誠下手,到了那個時候,我們的機會就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