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雄性不育系

 一時間,百姓們有一瞬間的安靜,接著爆發出更大的討論。

 但大多數言語總歸是好的,正面的,好奇的。

 也更加好奇,後面到底發生了什麼。

 同時,不少寫農書的作者,研究農業的專家,已經要抹淚了。

 救命,為什麼在他們這個時代,他們就沒這個待遇。

 寫個農書還要隱姓埋名的,他們又不是做什麼傷天害理的事情。

 瑪德,他們不幹了,他們就是要堂堂正正用真名,用本名。

 把每頁都寫上他們的名字。

 他們要名留青史,要抬頭挺胸。

 ……

 虞美人並不知道,自己認真堅定的態度,改變了許多人的想法。

 或者說,即使知道了,她也只有高興。

 那種“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還得是讀儒家學說才最高貴這種事情,虞美人一個現代人,是真的有些消化不良。

 [雜交水稻這條路實在是太過難走,難走到當時世界前沿的大國都在這條路上接連碰壁,幾十年都一無所獲。

 當時國際上普遍的聲音是怎樣的呢——

 不看好,此路不通。

 但袁隆平卻仍堅持認為,水稻具有雜種優勢。

 “外國人沒有搞成功的,中國人不一定就不能成功。”袁隆平堅信。

 說到這裡,大家發現沒,我們新中國的科學家們,心中總有一股勁。

 李登海也說過,“我們雖然打破了我國玉米畝產量最高紀錄,但這還是遠遠不夠,我們必須超過m國,向世界證明。”

 而事實上,在那個時期,那個時代,還真不是隻有一兩個人如此說。

 他們的智慧才華和努力,讓他們有了說這些話的底氣。

 而事實證明,他們也確實有這樣的能力說這話。]

 各朝代眾人: ……

 就突然想到,他們跟虞美人在天幕第一次見面的時候,虞姑娘對夏朝老祖宗們說的那句“媽的,扇他們臉上。”

 雖然是有那麼一點點尬吧,但突然知道,虞美人那個時候的底氣是從哪裡來的了。

 破案了,那種張揚明媚的自信,原來是一個國家由上自下的啊。

 秦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