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時代之巔 作品

第2276章 O2O

  在美國能發展得這麼快,很重要的一個策略就是補貼。除了商家給的各種優惠券,平臺也會配合著給補貼。

  然後就迅速地在年輕人中積累了名氣。

  用戶規模節節攀升,成交額越來越高。

  然後就上市了。

  可是上市之後,就不能太過任性了,要為股東負責要創造利潤了。想要創造利潤,就要減小補貼的力度。一旦補貼少了,用戶活躍度就降低了,成交額就下滑了,業績就變差了,股價就暴跌了。

  這也是美國互聯網行業對o2o的補貼模式很忌憚的原因。

  不僅是2000年左右泡沫危機時這套模式釀成了極大的悲劇,到了新時代,groupon的這種o2o概念也成了一個負面教材。

  其實不僅是美國。

  國內很多類似的產業互聯網的o2o平臺,也都會遇到這種困境。

  給補貼了,很火。

  補貼停了,業務就冷淡了。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社區團購了,當風口來了,資本瘋狂地往裡衝,一個比一個有錢,都在瘋狂地燒錢搶市場。

  等熱度下降了,資本湧入的勢頭降低了,很多公司賬上沒錢給不起高額補貼了,也就不行了。

  周不器對此也很困擾。

  他也實在找不出太好的解決方案,所以團購、共享單車、網約車等產業端的互聯網業務,都是紫微星以投資的形式介入。

  讓他們獨立運營去。

  誰能做好誰就做,做不好拉倒。

  不過,有一個產業還是可以維持長期的補貼制的,那就是電影票的購票平臺。

  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電影票房市場的規模比較小,而電影又是娛樂產業的龍頭老大,而娛樂產業往往又是流量最前沿的陣地。

  表面上來看,平臺是在給用戶補貼電影票。

  實際上,就是平臺在花錢買焦點、買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