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時代之巔 作品

第2482章 國內的產能優勢

  對特斯拉來說,這是松下和特斯拉合資的工廠,在供貨價格上可以保持最低的利潤率,從而確保特斯拉可以用最低的價格採購電池。

  周不器不以為然,“中國製造的優勢,可不僅僅是物美價廉!”

  “嗯?”

  “還有效率!”

  “嗯。”

  馬斯克點了點頭。

  周不器道:“特斯拉和松下在美國合資建廠,成本的問題我們不說,那些美國工人,他們有工作熱情嗎?他們有奮鬥精神嗎?他們能為了完成公司的一個指標去長期奮鬥嗎?我不知道你去沒去過大陸地區的工廠,如果去了你就會發現,那裡才是資本家的天堂。”

  “咳咳……”

  馬斯克覺得有些荒謬。

  周不器嘆了口氣,“這是市場的選擇,美國這邊的產業工人,是崗位多、工人少,產業工人都是祖宗。大陸地區是人多、崗位少,想要爭取到一個寶貴的工作機會,就得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行。”

  馬斯克試探著問:“現在不合適吧?特斯拉對電池的要求標準很高……”

  周不器笑著說:“我沒說現在,我是建議你有空了多去看看,電池產業又不需要多高的技術含量,發展起來還不快?”

  馬斯克“嗯”了一聲。

  周不器接著說:“特斯拉和松下在美國的合資工廠,就算可以解決成本問題,可有一個棘手的問題你不可能解決,那就是產能。這是社會結構的問題。以後特斯拉推出了標準款,年產量越來越多,這樣的工廠一定會功能不足。想要解決產能端的問題,放眼全世界,只有中國大陸。”

  跟松下合資建廠,特斯拉就可以基本解決成本問題了。

  等項目落地了,股票一定可以跳躍式的大漲。

  可很快就會遇到麻煩。

  成本問題解決了,產能問題又出現了。

  產能跟不上市場的需求。

  周不器擁有特斯拉超過25%的股份,不管出於什麼樣的角度,推動特斯拉進入國內市場,都是彼此有益的事。

  特斯拉不是在造車。

  這是在造一個圍繞著新能源的汽車產業。

  跟松下合資建造電池廠,就是其中的一環。

  這就沒必要了。

  既然要創造一個產業,這個產業當然是落地在國內最好。把所有的就業機會和產業輻射的供應鏈都留在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