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時代之巔 作品

第2616章 補貼是營銷

  類似的產業交叉的補貼生意,在國內的互聯網產業裡,那真是太多了。

  就比如京東的促銷。

  這種低價促銷,是來自兩種補貼,一種是商家的補貼,商家放棄一定的利潤,去擴大銷量、獲得市場;平臺給予一定的補貼,從而為平臺吸引新用戶,獲得競爭力。

  可這種模式在美國不流行。

  原因是他們被傷過。

  在90年代末互聯網泡沫危機的時候,發生過太多類似的事了,各大公司為了獲得新用戶,都在積極地採取補貼的策略。

  就比如paypal,一個新用戶註冊成功了,賬戶裡就可以有10美元;一個老用戶引薦成功了一位新用戶,老用戶也可以獲得10美元的現金獎勵。

  完全就是在燒錢吸引用戶。

  好在paypal這邊的創業團隊思路清晰,迅速的跟馬斯克的合併了,補貼的力度可以適當的減弱。

  paypal就在泡沫危機裡活下來了。

  可絕大部分的互聯網公司,都因為瘋狂的燒錢、補貼,都死掉了。這就造成了美國互聯網產業裡的集體創傷,他們對補貼用戶的模式都心驚膽戰。

  國內的互聯網沒這麼慘,教訓不足,這就讓國內的互聯網產業在後來的發展中,真是把補貼玩到了極致。

  甚至堪稱殘酷。

  比如抖音。

  前世字節在推抖音的時候,市場中已經出現了很多競爭對手,怎麼能讓抖音脫穎而出?就採取了一系列驚人的補貼活動,不僅要補貼創作者,還要跟春晚合作去補貼用戶。

  當時抖音賬上一共就12億,營銷團隊製作了一個方案,說是想拿出4-5個億做一個春節期間的推廣活動,張一明果斷拒絕了這個方案,說是不成功便成仁,機會來了就一定要把槓桿加到最大,要孤注一擲的把賬上的所有資金都砸進去!

  然後抖音就火了,成了國民級的產品。

  美國的互聯網產業發展的比較早,在錯誤的時期把補貼模式過度的開發過了,這給他們帶來了巨大的創傷。

  當抖音、拼多多、希音等國內的互聯網公司去海外靠著瘋狂的補貼砸錢做市場的時候,包括硅谷的那些互聯網巨頭在內,都全部傻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