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秋風 作品

第三百六十三章 佛道之爭

  苦禪大師沉吟片刻,找到了蕭風話裡的漏洞,知道他有偷換概念之嫌,於是微微一笑,迎頭一擊。

  “真人所言,是指真正的地方。但道德經中所言的‘水處眾人之所惡’,卻是以實指虛,說的是人在社會上的地位。

  真人不妨再舉個例子,說明何時何地,眾人覺得高位是惡,低位是善的。”

  蕭風微微一笑:“古來隱士高人,松前月下,何其多也。如陶淵明、伯夷、叔齊等人,皆以高位為惡,難道是假的嗎?”

  苦禪大師再次沉吟:“陶淵明、伯夷、叔齊等隱士固然存在,但那只是當時個別能人高士的想法。

  而‘水處眾人之所惡’,說的卻是眾人。也就是多數能人高士的看法。

  因此還請真人說明,可有何時何地,是眾多能人高士以高位為惡,而非個別人的想法呢?”

  雙方從一個座位開始,連花架子都不擺,直接短兵相接,火花四濺,不但聽得堂上眾人心動神搖,堂下百姓目瞪口呆,更是忙壞了二樓掙大錢的張聾子。

  張聾子讀唇語確實極為專業,但奈何其文化水平太低,對於蕭風和苦禪所掉的書袋一無所知,只能憑藉唇語技術翻譯發音,有時難免離題萬里。

  “蕭大人說,上,煽了就落水,水煽了,玩物耳,不爭!”

  眾人聽得一頭霧水,旁邊一個老秀才皺著眉頭,想了半天,才想明白蕭風說的是啥,給大家再次翻譯了一遍正確的。

  然後眾人十分無奈,只得僱這個老秀才當二次通譯,負責給張聾子翻譯出來的原始唇語做二次糾錯。

  這麼艱苦的工作當然不能白乾,於是眾人只好又湊一筆錢給老秀才,讓眾人本不富裕的吃瓜資金雪上加霜。

  此時蕭風再次發言:“大師果然言辭犀利,不過正如我所說,理之所在,勢不能奪,眾人苦高位者,並不鮮見。”

  苦禪大師微笑看著蕭風,心說我信你個鬼呀。世人匆匆皆為名利二字,讀書人更是如此,豈有眾人都不喜歡高位的時候,那不是見鬼了嗎?

  “大師知道馮道嗎?”

  苦禪大師心裡咯噔一下,頓時明白了蕭風的意思,但他不能耍無賴,只能硬著頭皮點點頭。

  蕭風淡然道:“馮道生於亂世,五代十國時期,歷經四朝十代君王。歷仕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四朝。

  先後效力於後唐莊宗、後唐明宗、後唐閔帝、後唐末帝、後晉高祖、後晉出帝、後漢高祖、後漢隱帝、後周太祖、後周世宗十位皇帝,

  期間還曾向遼太宗稱臣,不管歷朝歷代始終擔任將相、三公、三師之位,可謂位極人臣,高無可高之位。

  大師倒是說說,在那樣的紛爭亂世裡,那樣走馬燈一樣更換皇帝的朝代裡,這樣的高位,是眾人之所善,還是眾人之所惡呢?”

  苦禪大師畢竟不是無賴,他知道,能人高士在那樣的亂世中,大都選擇明哲保身,不肯出仕,以免留下千古罵名。

  所以他不能昧著良心說馮道所處的高位,是善的,那分明是讀書人人人避而不及的惡地。

  而馮道也確實留下了千古罵名,後世史學家出於忠君觀念,對他非常不齒,歐陽修罵他“不知廉恥”,司馬光更斥其為“奸臣之尤”。

  可馮道的一生,勤政愛民,不貪不色,提攜人才,與人為善,即使他伺候著最殘暴的君王時,也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保護百姓。

  就像水一樣,即使在最骯髒的地方,染了一身的惡臭,但仍然固執地滋潤著土地,和土地上的生命。

  苦禪大師沉重的點了點頭,承認了蕭風的道理,這一輪,蕭風贏了,他輸了。

  趙文華急了,他衝苦禪大師偷偷揮了揮拳頭,力度可比常安公主大多了。

  苦禪大師也想起趙文華的承諾,若是擊敗蕭風,趙文華就會設法利用朝堂的影響力,減少朝廷對佛門的壓制。

  因此苦禪大師重新振作起來,向蕭風發起新一輪的攻擊,這次不繞圈子了,直奔他準備好的主題。

  “真人可知,道門為小道,佛門為大道,同為善道,道門卻在佛門之內。如今朝廷尊道抑佛,真人為何不肯為佛門發一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