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二百三十八章 我們的選擇沒有錯(為白銀盟主“暖陽1314”賀!)





但是商賈顯然是沒有良心的,尤其是有實力去海貿的商賈。





“大明現在很好,真的很好。”孫克毅留下了一句話,提前離開了,關於他要做的部分他已經完全闡述完畢,剩下的就是幹活了。





孫克毅是一個行動力很強的人,他將親自前往倭國。





孫克毅站在新港的棧道旁,看著新港十二條棧道,看著港口泊位上那些高聳的桅杆,由衷的露出了一個微笑。





大明現在真的很好很好,他真的希望,大明能一直這麼好下去。





揚州,早在吳王夫差的時候,就已經有了最早的揚州——邗城,隨著時間的推移,大運河的開通,揚州就成為了大運河和長江的重要貿易樞紐和漕運樞紐。





揚州交通便利、靠近兩淮鹽場,因而也成為鹽業集散地,大量商人來揚州換取鹽引,經商繳納船鈔稅,不少來自山西、陝西、徽州鹽商來揚定居,商賈的雲集,也造成了獨樹一幟的重商風氣,比如揚州瘦馬這種產物應運而生。





當時揚州的舊城離大運河比較遠,揚州知府朱裒決定籌建新城,結果這新城剛建好,就被洪水給倒灌了,百姓怨聲載道,剛剛喬遷新城的百姓,直接被泡在了洪水之中,究其原因,是河堤沒有築好。





朱裒還在為新城的問題發愁,倭寇入寇,朱裒帶著軍兵抵抗,最後戰死在了揚州沙口村王家巷。





現在的三邊巡撫,以前的浚縣縣令石茂華,緊急赴任揚州,開始整飭新城,築堤修渠,通過壕溝和水道與運河相連,既解決了運河倒灌也解決了揚州防務之事。





石茂華是一個很有才能的人,俺答請金印,在西北三邊巡撫的石茂華也是反對者。





大明很多的政令都是如此,想要解決一個問題,卻往往引發更惡劣的後果,但是大明新政執行已經五年有餘,張居正主持新政,都是徐徐圖之,先試一試,能行就推廣,不能行就想辦法解決問題後,再試點。





以清丈為例,萬曆五年四月末,大明清丈的範圍,仍然不包括兩廣、四川、陝西、山西、北直隸、山東、遼東等地,現在人地矛盾比較集中的地方試點,先從松江府開始,再到應天府,再到南衙十四府,再到人地矛盾集中的諸多省份。





有時候,什麼都不做,也是一種政治智慧,因為做了不見得能做好,甚至引發更惡劣的後果。





孫克毅準備登船,他點檢好了自己的行李箱,最後留戀的看了一眼松江府市舶司,他即將離開生他、養他的故土,前往倭國,執行皇帝的聖旨,為滅倭做前期準備的工作。





他不後悔,即便是此行,死在了倭國,耳朵被塞進了耳冢裡做為戰利品被炫耀,他也不後悔。





孫克毅的船是十三艘三桅夾板艦,五百料,上面裝滿了來自大明的貨物,當然還有各種火銃、火炮、強弩、甲冑,全都是違禁品,他還有三艘戰座船,軍兵共計六百人,都是浪裡白條的好漢,船上一共有九名海防巡檢,有三名海防同知,一名水師把總麻錦。





麻錦和他哥哥麻貴是大同府參將,在馬芳被吳百朋舉辦之後,麻錦和麻貴被解職押入京師徐行提問,麻貴後來作為馬芳的嫡系,出任了京營參將,而麻錦被降三級,送到了松江府擔任把總。





三艘戰座船,隸屬於大明松江水師,這一切的違禁之物,全都是皇帝給孫克毅的家當。





“陛下這個人真的是,不差餓兵啊。”一個兩鬢斑白,但是精神頭極好的老人,站在船頭,吹著海風,頗為欣慰的說道。





“先生,海風涼,入艙去吧。”孫克毅趕忙湊了上去,以弟子禮見禮。





此人名叫徐渭,乃是胡宗憲的幕僚,胡宗憲瘐死之後,徐渭在天牢之中,整整被關了七年,在隆慶皇帝龍馭上賓之後,終於在萬曆元年,得以釋放。





徐渭曾經教過李成梁的兒子李如松,也曾經到過宣府,見到過三娘子,最後到了松江府,被孫克毅奉為了座上賓,徐渭被關押了七年,家財早已經在牢獄之災中耗盡,天牢裡的獄卒,那口袋是老鼠精的無底洞,慾壑難填。





對於朝廷他也是心灰意冷,被釋放之後,也曾接觸過何心隱、曾光之流。





徐渭不屑何曾之說,不願與之同流合汙。





徐渭得虧是個讀書人,否則他必然會是個反賊,他對朝廷不屑一顧,尤其是胡宗憲死後,徐渭對朝廷更加厭惡,哪怕是皇帝為胡宗憲平反,收拾了徐階,徐渭依舊對朝廷心存不滿,在他看來,縉紳們自然是無惡不作,可是朝廷的明公們,有一個算一個,哪個不是惡貫滿盈?





誰都不比誰乾淨,五十步何必笑百步?





徐渭生性放浪、不喜歡禮教,但是再放浪的人,也要遵守生活的基本規則,他沒錢了…





宣大督撫吳兌、大同巡撫方逢時,曾經邀請他前往宣府做文書,徐渭答應了下來,還沒動身,吳兌和方逢時就以張四維同黨的罪名被皇帝給斬首示眾了,連帶著同黨全都被殺。





徐渭以為自己命不久矣,等了許久,都沒等到朝廷緝捕他的海捕文書,他知道自己僥倖躲過了一劫。





而孫克毅聘他做老師已經三年之久,孫克毅接觸徐渭,那也是因為大家有共同的仇人徐階,一來二去,孫克毅被徐渭的才學所折服,便交了束脩,認了老師。





那時的徐渭,需要忍飢月下徘徊,孫克毅交束脩厚待,讓徐渭的生活好了不少,徐渭這幾年也沒少出謀劃策,孫克毅在徐渭的幫助下,家裡的生意越做越大。





“先生,弟子有一事不明,先生對朝廷多有怨懟之心,為何這次卻同意我投獻朝廷,甚至親自前往倭國呢?汪直前例不遠。”孫克毅帶著疑慮問道,他最終跟哥哥孫克弘鬧翻,甚至不惜翻牆,也是徐渭的主張。





是什麼,讓向來反對朝廷,對明公不屑一顧的徐渭,對孫克毅投獻朝廷皇帝的舉動贊同?





希望的火苗一旦熄滅,再想燃起,千難萬難,但是徐渭支持孫克毅完全投獻皇帝。





徐渭看著孫克毅打趣的說道:“你現在問是不是有點太遲了,這都上船了,悔之晚矣。”





“先生教我。”孫克毅不打迷糊眼,他其實也很猶豫,徐渭讓他做,他便做了,甚至給海事堂捐銀子,換到了一個簪纓之家的牌額,也是徐渭的主意。





徐渭不再敷衍,眼中精光閃動,確切的回答道:“我不信張居正,張居正和這天底下的讀書人沒什麼兩樣,在我看來,嚴嵩、徐階、高拱、張四維和張居正不過是一樣的人,都是為了竊據權柄,貪圖高位而已。”





“我信陛下。”





“更明確地說,陛下給殷正茂賜了國姓,就是我讓你去倭國建功立業的所有原因。”





“陛下有功真的賞,有過真的罰,操國柄,唯賞罰分明耳。”





賜國姓,不是張居正能辦得到的,張居正一開口,那就是在李太后的心口上撒鹽,李太后不瘋才怪,所以給殷正茂賜國姓這事,定然是陛下主持。





那就有了保障。





徐渭不在朝中,也從來沒有參加過廷議,更不知道不是張居正打算為胡宗憲平反正名,才放了他,否則徐渭哪來的機會在船上大言不慚的說:張居正和張四維一丘之貉?





朱翊鈞在這裡,一定會說徐渭在放狗屁,然後拿出自己的戚家腰刀,物理教訓徐渭一頓才會罷休。





哪怕是徐渭說朱翊鈞的好話,朱翊鈞也不贊同徐渭說張居正的壞話。





“我們的選擇會有錯嗎?”孫克毅仍然有些不確定的說道。





徐渭十分堅定的說道:“我們的選擇沒有錯。”





感謝“暖陽1314”的白銀盟打賞,萬分感謝!感謝支持。求月票,嗷嗚!!!!!





(本章完)





手機用戶請瀏覽wap..org閱讀,掌上閱讀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