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若遺 作品

第5章 混沌歲月混沌生

正常情況下,村民們都是每日裡挑著扁擔到村子附近的水源地,裝滿兩桶水後挑回家中,把家裡的幾口水缸灌滿。若遇到旱季,水源供水枯竭,人們就不得不跑到更遠的村裡蹭水,或者鑽進山裡去找水。何勝軍家如此,何朵上學的地方也是如此。

學校用水的主要來源,是位於食堂後方的一個小水庫。取水的工作由學生分組負責。先把水桶對準水龍頭放好,再由一個力氣大點的同學按壓水泵,直到壓出水流。水桶灌滿後,兩個學生用一根粗木棍抬起水桶,放在肩膀上一前一後地前行,另一個學生則在中間抓著水桶,以免水桶晃動過於厲害。三個人一起把水抬到灶臺上,倒進鐵鍋就算完事。

這天輪到何朵所在的小組抬水,她們剛走到水庫邊上,就看到周圍擠滿了學生,正嘰嘰喳喳興奮地吵鬧著。原來是天氣太旱,連水庫裡的蓄水也用光了。為了檢驗剩餘水量,有幾個學生把封著水庫的大鐵蓋挪開了十幾公分,結果看到了一條黑黃的三角大蛇正倒盤在水庫頂上。

“三角頭,比我的腿還粗!盤了三四圈,有這麼長!”一個膽大的男同學興奮地比劃著。按照他的描述,這條蛇起碼也有三米多長了。

“別掇它,別掇!小心它竄出來咬死你!”

“它正冬眠呢!不會醒的!”

“傻子,蛇會在秋天冬眠嗎?哈哈哈!”

孩子們紛紛好奇地趕來觀望,有幾個人手裡還拿著細木條在水庫邊敲敲打打。大家既害怕又興奮,嘰嘰喳喳說個沒完。何朵害怕,趕緊逃離現場,和小組同學一起去山頂的水井裡挖水。

學校建在山頂的低窪處,房子和操場都靠著山凹而建。從學校出來,沿著一條坡壁上的小土路蜿蜒上行,便會到達山頂最高處的土公路。公路有兩個車道的寬度,常年塵土飛揚。穿過公路再爬上一個小矮坡,就翻到了山的背後。

在這裡,有一個用石塊和土坯壘起來的老舊水井。水井很淺,頂棚用土坯和樹枝木條糊成,作為平日裡簡單的遮擋。山裡的水井和南方的不同,並不是從地底下打一個幾米深的圓坑,而是把原本就有泉眼的地方用土石圍起來,做成一個三面包圍的房子造型。井也不需要往深了挖,只需挖成一個淺淺的水坑,等地底的泉水湧出地表後,再用水瓢舀走即可。因此水井往往都特別淺,左右不過十幾公分到一米之間的深度。這些山間的稀缺井水,如同雨後臨時冒出來的小水坑一般,邋遢又沉默地坐落在不起眼的灌木叢中。

何朵和同學蹲在水邊,用水瓢小心地撇著見底的井水。如果水瓢不小心碰到四周,泥土就會像衝出牢獄的囚犯,瞬間氳滿這一汪僅剩的晶瑩。每到此時,小傢伙們就要凝神靜氣,連說話的聲音都忍不住壓低。等到塵土落於水底,水面悄悄清澈一些的時候,繼續小心撇水。盛滿一桶水一般需要二十多分鐘的時間,待水桶裝滿後,三個人便輪流抬著水往學校送去。

何朵從小就體弱多病,雖然家境貧寒,卻也不影響父母對她的嬌生慣養。從未做過重活的她,如今扛著沉重的水桶,扁擔又只是根既粗又歪的木棍,起不到任何緩衝作用。所有的重量沉甸甸壓在肩上,她只能耷拉著胳膊,一路坐著垂死般的掙扎。很多年後,何朵看著鏡子自己瘦削的溜肩,都一度懷疑這是小時候扛水扛溜的。

孩子們的一日三餐最多也就三缸水的飲用量,每次還並不是全部喝完。水在這裡是如此的稀缺的資源,卻因為灶房大師傅的偷懶而時常難以下嚥。很多小孩乾脆能不喝就不喝,這其中也包括何朵。於是學校裡三天兩頭就有人生病,不是感冒便是發燒,何朵便是其中最典型的一員。三年的住校生涯,何朵幾乎有一半的時間都在生病。真是:山間野草自在生,萬般造化皆由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