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若遺 作品

第六章 書音郎朗山草青

 因為口紅太過普通簡陋,何朵還沒到學校,牙齒上就沾滿了鮮紅的顏色。於是當老師看到滿口鮮紅、手垮小花籃的何朵時,忍不住吆喝了句:

 “喲,朵朵,你去送親呀?”

 何朵羞得臉頰飛紅。她向來幹活很差,身體又不夠靈活。因此那日跟著同學們在山坡裡鑽了半天,不僅沒揀到像樣的木柴,還不小心捅到了一隻蜜蜂。等她看到蜜蜂飛撲向自己時,還沒來得及閃躲,一陣刺痛便已襲來,眼睛頓時腫成了紅通通的桃子。

 何朵哭的聲嘶力竭,嚇的老師趕緊把她送回了家。當時二嬸三嬸和劉曉晨母親都在家裡做客,看到何朵的一霎那,二嬸脫口而出:

 “呀,朵朵,你這是眼睛裡包了桃,嘴巴里吃了屎啦?哈哈哈!”

 如今到了興華小學,孩子們也不過只是十歲上下的年紀,所謂的“收廢品”,實際上都是安排給家長們的活。孩子們每週住校的時間都是六天,週六上完早課後正式放學,回家修整一夜後,週日傍晚揹著饃籃回到學校,到第二天正式開始新一週的課程。

 這次週末放學,學校給孩子們安排了每人交五個罐頭瓶的任務。

 由於北方的田地在冬天幾乎沒有產出,人們要吃到夏天才能吃到的番茄、茄子、豆角等蔬菜,就需要在夏天的時候把這些食材加工密封在罐頭瓶中。所謂的加工,就是先把食材用水煮熟,之後攪拌上食鹽等調料,待放涼後封入罐頭瓶中。為了保持空氣的密閉,常常需要收集很多方便麵包裝袋。女主人們會把這些塑料袋剪成比瓶蓋大一點的尺寸,襯在瓶蓋裡,這樣瓶蓋就可以擰的非常緊密。因此無論是罐頭瓶還是方便麵袋,對農村人而言都是非常實用的工具。

 何朵這些土生土長的農村孩子也深知這些流程,經常會跟在大人身邊,在一堆堆不太難受的垃圾堆裡翻撿些品相看起來還不錯的方便麵袋。久而久之,村民們便都養成了隨地撿袋子的習慣。譬如走在路上,突然看到腳邊有一個還算乾淨的方便麵袋,便會不緊不慢地彎下腰拾起來,吹一吹抖一抖,再拿回家攢著。到冬天需要用的時候,女主人會把形形色色的方便麵袋翻出來,用洗衣粉洗兩遍,再用清水涮一涮,袋子就可以變廢為寶,做菜罐頭的密封紙了。

 冬天來臨,過慣了長期吃蘿蔔白菜土豆和鹹菜的日子,偶爾想過過嘴癮時,女主人會小心地打開一瓶菜罐頭,配上雞蛋、青椒或其他食材,大火翻炒後端上飯桌。雖然時隔半年後的菜已經非常稀軟,菜盤子裡可能更多是湯,但味道依然新鮮,而且湯汁還可以蘸饅頭吃。那一盤冒著熱氣的稀啦啦的菜汁,便是冬日裡農村最鮮香的美味。

 總而言之,罐頭瓶對每個家庭來說都非常重要。加上在農村這種貧瘠的地方,罐頭本身就是比較稀缺的奢侈食品,盛罐頭的瓶子自然也不會多到哪裡。於是很多家長並不願配合學校安排的任務,甚至懷疑校長是假公濟私。

 “又整這些破事兒,放著好好的學校不去經營,隔三差五支使娃們上交東西,這些東西都給誰了?誰看到了?他校長給我們交待過嗎?”

 “他敢交待嗎?還不是假公濟私了!”

 “我們自己家裡都沒有瓶子可用,還給他?有也不給!”

 許嬌蘭和其他家長一樣,罵罵咧咧揣測了一番,越說越離了譜,最終沒有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