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若遺 作品

第一百三十四章 悽風冷雨送離魂(二)

 下葬當日,道士團會一邊吹奏樂器,一邊隨著哭喪者從靈前到指定地點來回奔走,叫做“送素(送壽)”。所謂的指定地點,就是由主事人向著閻王廟的方向選一個隨機地點,在那裡放一個小案桌,備好上香道具。孝子孝孫會分批次從靈前一路哭挪到這裡跪拜。 

 送素環節開始,主事人一聲令下,孝子孝孫就會哭跪在靈前,嚎哭幾聲後起身前往案桌地點。走不了三四步又要跪下來哭喊一陣,再由攙扶之人勸慰起身,哭喊著向前走,走幾步繼續哭喊著跪拜,直到走到桌案處。 

 抵達案桌後便不能再哭,道士團也會停止吹奏。哭喪之人跪在案桌前點上香,再拿著托盤起身。托盤裡會提前放好一張寫了簡單祭詞的黃紙,和一個插著道具的饅頭。 

 “好了嗎?” 

 “好了。” 

 “走。” 

 道士團和哭喪者確認好之後,哭喪者一聲大喊,繼續哭將起來,音樂同時響起。哭喪者在攙扶人的協同下,沿原路三步三叩首地哭喊著返回,道士團則繼續跟在身後,直到回到靈前完成這一輪的送素。 

 送素順序同樣按照血緣關係,由近及遠分批次進行。第一輪就是何勝軍,其次何勝利,再次何勝華,然後是女兒何勝果,結束後再是兒媳輩,兒媳輩結束後是孫子輩,然後再是孫女,外孫輩等等。直系親屬結束後便是旁系親屬,到了旁系親屬的時候,速度就會越來越快,哭聲也越來越小。再往後人們就只是拿著托盤低調走一圈,把儀式完整地做全活,就算了事。 

 全部結束後,道士團中會有一位身著白孝服的女人,打扮成古代青衣的模樣,一邊流淚唱著《十叩首》,一邊指揮孝子孝孫們在靈前跪拜、行禮和哭喊,這就是農村非常有名的“弔孝”。何朵記得小時候村裡每逢白事時,母親父親們都會早早等著弔孝環節,欣賞戲子們邊哭邊唱的震撼場景。弔孝是所有白事中必須有的環節,但唱什麼曲子,均以點歌模式為主。即誰點歌,誰給戲子錢,再由戲子帶著點歌的孝子走一遍完整的弔孝跪拜儀式。 

 五天時間下來,何朵已經哭得面目浮腫,衣服也因反覆跪拜和就地坐臥導致襤褸破敗。眼瞅著爺爺馬上就要下葬,馬上就要永遠都看不到他,何朵心裡不是滋味。聽聞播放《地藏經》能為逝者超度,便打開手機循環播放,要不是嗓子已經連話都說不出,她一定會親自為爺爺誦經祈福。 

 “來,孝子孝孫們到前走。”一個村民喊道。 

 起靈前,人們會把棺材蓋拿下來,取出裡面冷凍屍體的儀器,讓家人見逝者的最後一面。因此村民話音一落,何家一大家子孝子孝孫便匆匆起身,默默圍站在棺材周圍。 

 “朵朵,你別靠那麼前!”許嬌蘭輕輕說道。 

 何朵怒視了母親一眼。 

 這都什麼時候了,還因為她那點封建小心思,不想讓自己見爺爺最後一面。這可是爺爺,有什麼好忌諱的?因此並不搭理母親,回過頭認真地、悲慼地看著棺材裡的親人。 

 好平和、好溫柔的一張臉,那麼熟悉,那麼親切,那麼安靜。只見爺爺眼睛緊閉,就像睡著了一樣,任由子女們在他身上小心翼翼地放著些什麼東西,也無知無覺,沒有任何反應了。 

 按照習俗要求,家屬觀看逝者儀容時不可大聲說話,不可落淚,尤其是不能落到屍體上。何朵釣起腳尖努力看著爺爺的臉,使勁瞪著眼睛,不讓眼淚落下來。 

 “好了,封!”主事人一聲令下,家人們紛紛後退兩步跪在地上。 

 棺蓋再次被蓋上去,與此同時是噼裡啪啦震天響錘釘子的聲音,靈堂外的鞭炮聲同時爆起,家人們哭天喊地的哀嚎也隨即響徹靈堂,震徹山間。 

 “爸呀!爸!我熄火的爸啊!” 

 “爺!爺!” 

 “姥爺……” 

 “舅舅啊!我熄火的舅啊!” 

 “姑父啊!我熄火的姑父啊!” 

 喧鬧嘈雜的鞭炮聲和無數個錘頭咣噹敲打釘子的聲音,像一把把鋒利的尖刀,無情刺入親人的胸膛。如果逝者還有感知,此刻躺在棺材裡聽著這震耳欲聾把自己釘死在棺材裡的聲音,會有多麼難受?而這些家人明明近在眼前,卻要接受親人被無情封死在這一口薄木中的殘酷事實,實在是心如刀絞。 

 棺材封牢後,十幾個人抬起左右幾根大木頭,一邊整齊吆喝著,一邊同時使勁,把棺材從凳子上抬了起來,一群人搖搖晃晃間快速奔向墓穴之地。家人們哭喊著小跑著跟在棺材後面,吃席的賓客們則目送主角們離去,回到席位上繼續最後的午餐。 

 自從上次何老太太的墳被惡意挖開後,何勝軍和弟弟們便給老人重新換了一個新墳地。為了保險起見,還特意用水泥把墳墓封死。如今何老爺子仙去,人們挖開老太太的墳塋,把何老爺子的棺材也放了進去。兩個老人自此合葬在一起,也算做到了生同寢,死同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