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溪笛曉 作品

第 101 章





蘇軾心裡沒有慌,但忍不住直犯嘀咕:怎麼大漢皇帝這麼閒?不是說這是縣裡一個莊子嗎?為什麼漢武帝劉徹和大將軍衛青會跑來這種地方?




擱在他們宋朝,皇帝敢這麼閒著沒事到處溜達,言官絕對能把他給罵死。




要知道御史臺可是有考核目標的,每個月不彈劾夠次數,你這御史的年終考核絕對不及格!若是漢武帝遇上大宋御史臺,每個御史絕對都績效超標。




想到大宋,蘇軾臉上的笑容又漸漸消失了。




自從朝中兩派相互傾軋,換得最快的就是御史臺。言官們已經淪為執政宰輔的打手,宰輔想攻擊誰他們就攻擊誰,與其說是督查百官與皇室的,倒不如說是給上頭當走狗的。




連言官都失了風骨,大宋三十年後遭遇的那場厄難似乎不是什麼稀奇事。




蘇軾心情微微沉鬱。




他頗為無奈地請劉徹他們見諒,表示自己剛割完痔實在沒辦法起身見禮。




劉徹不是在乎這些小節的人,要不怎麼能整天穿上便服在外溜達。




他坐到一旁繼續追問蘇軾和霍善剛才聊的話題。




什麼鋼來鋼去的。




霍善上次見到桑弘羊後就聽他太子叔說鹽鐵之事現在都是官營的,蘇軾提到的這個灌鋼法最終還是得拿給朝廷。




鍊鋼,老熱了,不如直接拿給劉徹讓他安排人手去研究,不用他師父受苦受累!




霍善麻溜把蘇軾寫出來的《灌鋼法》拿給劉徹看。




劉徹一眼看去,只覺蘇軾這字寫得真不錯,字體是他從前所不曾見過的,偏偏他又能看得懂。




等劉徹的關注點從書法上挪開,才注意到開頭處寫著“灌鋼法”三個字。




劉徹精神一震,細細地往下讀了起來。




讀完以後他沒說什麼,而是把它拿給旁邊的趙禹看。




趙禹管的是少府,許多官營手工業都歸他管理,鹽鐵之事雖被劉徹單獨安排人處理,趙禹卻依然是專業對口的人才。




他同樣是小吏出身,擁有豐富的實幹經驗,細讀之後便覺可以一試。




這種鍊鋼之法簡單易行,真要有效的話大漢可以擁有更精良的武器與農具!




便是沒成功




,損失也不會很大。




趙禹朝劉徹點點頭。




劉徹見狀才對蘇軾說道:“先生大才,竟連鍊鋼之法都有如此獨到的見解。”




蘇軾很沉得住氣,鎮定自若地回道:“祖上傳下的前人之法,算不得蘇某之才,聊當診費而已。”




秦漢魏晉南北朝和後頭的隋唐不都是他們的老祖宗,說這是祖上傳下來的技術,一點毛病都沒有。




蘇軾以前好歹是當過京官的人,面聖的次數不算少,在劉徹面前也絲毫不露怯。




只不過他這輕描淡寫的一句“診費”,把少府趙禹都給整不會了。




甚至懷疑這全新的鍊鋼法是不是蘇軾瞎掰的。




劉徹倒是覺得蘇軾此人言談很是不凡,愉快地與蘇軾交談起來。




等得知蘇軾是見需要兩頭牛來抬的鐵犁實在笨重,才想到換上鋼刃熟鐵來制犁,劉徹讚道:“先生如此心繫民生,可見是有大抱負的,何不前往長安上書公車署。想來以當今陛下雄才大略,必然會重用先生。”




蘇軾:?




從未見過如此不要臉之人。




有你這麼誇自己雄才大略的嗎?




衛青他們是怎麼做到聽到這種話時神色沒有絲毫變化的?




難道是……習慣了?




漢武帝,恐怖如斯!




蘇軾道:“蘇某沒學到什麼經世濟民的本領,只有一肚皮的不合時宜。我若當真入朝為官,不出三日,當今陛下就會厭煩我;不出三月,滿朝文武都會被我得罪光。為了多苟活幾年,蘇某還是繼續當閒人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