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溪笛曉 作品

第 135 章

霍善心滿意足地在儋州過了個年,雖然蘇軾一直說“京師更熱鬧”“蜀中更有趣”(),他還是過得非常滿足。




等他們抱著一堆奇奇怪怪的東西回到家,看到的就是一臉生無可戀表情的蘇過。




霍善想到自己在路上收到不少壓歲錢(),數額不多,但大家都賊拉熱情,所以他也拿出個紅色小紙包,跑過去一本正經地把它塞進了蘇過手裡:“阿過新一年要乖乖的哦!”




在霍善心裡,他和蘇軾是忘年交,蘇過就是他的小輩沒錯了。按照大宋習俗,過年時長輩要給小輩壓歲錢!




蘇過:“……”




蘇過哭笑不得地把霍善塞過來的紅包收下,伸手把自己這個“小叔父”抱起來,問他想吃點什麼。




霍善連吃三天大魚大肉,想吃點青菜了,屁顛屁顛跟著蘇過去地裡親手摘菜。




儋州的冬天,各種蔬菜瓜果依然蓬勃生長。霍善在碧油油的菜畦裡跑來跑去,只覺得難怪別人說海南這邊可以稻穀一年三熟,大冬天的儋州這邊田野是綠的,山林也是綠的,瞧著一點都沒有數九寒冬的樣子。




飯菜上桌,霍善才問起蘇軾知不知道儋州的粽子是什麼樣的,他馬上就要回去了,回去後還要過端午呢。




蘇軾聞言笑道:“你這要是多跑幾趟,豈不是每天都能過節。”




瞧瞧這秦、晉、宋、清,霍善都可以過去玩耍,再加上他那連外邦都能去的“入夢學習”,哪怕白天他們漢代不過節,晚上也能找個過節的地方玩耍去。




只是相比於秦和宋,其他地方霍善去得比較少,晉那邊是因為正處於打仗狀態,霍善偶爾過去也只是給他們送點東西送點藥,而清那邊則是因為阿印家正在守孝,而且阿印年紀還太小,很多事情做不得主,是以霍善一直沒去過。




霍善道覺得蘇軾這主意不錯,興致勃勃地群發了消息,讓大夥有節可過記得提前喊上自己。




很少發言的阿印邀請道:【我舅舅已經出了孝期,過幾日上元節要在隨園裡放燈,到時候會有許多客人過來,你要過來玩嗎?】




眾人都知道群友的基本情況,聽阿印這麼說好奇地詢問清朝怎麼為父守孝才這麼幾個月。




原來當年康熙帝曾下令表示不管滿、蒙、漢,守孝都得在三個月內,最好一個月內直接出孝來幹活,像蘇軾他們那樣碰上父母喪事就得家裡蹲三年的情況已經不復存在了。




雖然有些頑固的儒家官員非要在家休假滿二十七個月,但袁枚顯然不是那種人,他在家貓了一個冬天就直接原地復活。




這幾天袁枚還作主把家中一個才貌雙全的侍女嫁給朋友當妾室,直接在隨園之中擺酒慶賀,向廣大江南文友宣佈他袁枚又回來了,大家又可以一起來開心玩耍了。




霍善一聽就感覺這位康熙帝頗有他們漢文帝之風,都覺得儒家非要人在家啥都不幹蹲上三年整太費人了。




父母都死了,你才說什麼“母親哺育兒女要二十七個月,所以父母死後兒女也要




()守孝二十七個月”(),真的算孝順嗎?你在人死後傷心痛苦再久▌(),泉下之人根本感受不到。




真想還父母哺育之恩,何不在父母生前多孝順他們幾年?




霍善興致勃勃地說道:“那我到時候過去玩兒。”




他絕對不是想去過上元節,而是想去薅點清朝的物產回來!




蘇軾知道霍善是個非常大方的孩子,去外頭得了好東西也會分給他們一份,所以積極鼓勵霍善多出去闖蕩。




等霍善和阿印那邊約定好了,蘇軾就和霍善分享起自己從當地土人口中打聽來的儋州特色粽子。




儋州這邊的粽子裡面喜歡放豬肉和鹹蛋黃的,這倒不算特別稀罕,別的地方也愛放。不過蘇軾還聽說有戶人家別出心裁地往粽子裡放……鹹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