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溪笛曉 作品

第 185 章





還是要鼓勵他們在父母生前多給他們花錢,別都花到地裡去!




生前花的錢朝廷還可以抽稅,埋進地裡那可真是永無再見之日了。




看來提倡薄葬還是很必要的。




稅不稅的不要緊,主要是希望天下父母老有所養,而不是死後才變成兒女彰顯自己孝順的工具人!




劉徹把自己考慮的事講給衛青聽,問衛青有什麼看法。




衛青:“……”




衛青能有什麼看法,他的看法是他爹死了他都不想出席葬禮,哪裡還管他厚葬還是薄葬。




可劉徹自己都遷了好幾批人去供奉茂陵了,他提倡薄葬有人會聽嗎?




不過既然攀比父母葬儀這種壞風氣是孝廉制度的贈品,那麼把孝廉制度考核方向從事死轉為事生,那些在父母生前對他們不管不問、父母亡故後卻過度在喪儀上下功夫的假孝子統統給他們來個倒扣分,應該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這種厚葬風氣了。




至於達官貴人想往自己墓裡藏金銀珠寶,這就沒什麼辦法了,畢竟劉徹自己都不願意放棄往自己墓室裡多塞好東西的想法。




劉徹聽得直點頭,最好是從他以下人人平等,所有人敢搞厚葬統統倒扣分。




另一邊,霍去病還真帶著霍善出去遛彎。




霍善也不算欺君,每次霍去病休沐日過來看他,都會帶他繞著西陵城巡上一圈,看看有沒有誰敢在他們父子倆眼皮底下作奸犯科。




偶爾霍去病來得早,還能帶霍善出城去巡視鄉里,也算是他們的日常親子活動。




等到離太守府遠了些,霍善才和霍去病說起自己的新念頭:他想搭個戲臺子在廟會上唱戲,找蘇軾和袁枚他們幫忙寫幾齣《真假孝廉》《曹操發墓》之類的戲文,廟會時搬到戲臺上演給百姓和劉徹他們看。




再來幾個《包公案》普普法也挺好,反正袁枚他們認識的人多,完全可以好幾個人一起寫。




故事背景當然是虛構的,司馬相如不就虛構了子虛烏有這兩個人物嗎?




既然是面向百姓的,這戲文應當用大白話來寫,儘量別那麼文縐縐的,意思到位就好。




正好在廟會上熱鬧熱鬧。




只要戲文諷刺到位了,薄葬之風應該從他們江夏郡颳起!




薄葬這一點其實孔子也是贊同的,他也認為喪禮“與其哀不足而禮有餘”,倒不如“禮不足而哀有餘”。




但是儒家發展至今已經不以孔子的意志為轉移的,像孔子的後來者荀子推崇“事死如事生”,認為這樣才算是至孝。




就連說出“民貴君輕”的孟子也會為亡母準備高規格的棺槨,認為君子沒必要節省安葬父母的錢財。




至於後面那些為了被舉薦為孝廉用力越來越猛的人就更不必說了。




霍善覺得那麼好的黃金,還是留在市面上流通比較好!




最好能讓他皇帝姨公也瞅瞅。




畢竟據不願透露姓名的李某珍所言,茂陵在明朝之前至少被掘了四次,大漢都才堪堪走到東漢階段呢,他的茂陵就被挖了。




得多給他皇帝姨公看看精彩的盜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