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溪笛曉 作品

第 186 章

霍善有了新鮮事可做,就開始找蘇軾他們當外援。




阿印得了霍善的請託,馬上就幫他去找袁枚商量。




而提到給漢武帝演盜墓戲這種新鮮事,蘇軾可就來勁了,當場在群聊裡給霍善來了句“劉徹茂陵多滯骨,嬴政梓棺費鮑魚”,表示這個選題妙哇!




極具警示意義!




此時正巧路過的無辜嬴政腦門裡緩緩冒出一個問號。




你說劉徹就說劉徹,提我幹什麼?




好你個蘇軾,遲早把你給暗殺了!




只是出於對劉徹不幸遭遇的好奇(或幸災樂禍),嬴政還是堅強地讓蘇軾展開說說。




反正他已經知道自己為啥費鮑魚了,怎麼能不知曉劉徹都遭遇了啥?




蘇軾作為一個閱讀面十分寬泛的博學人士,當即給霍善提供自己遍閱各類古籍讀到的漢武帝八卦逸聞。




據傳漢武帝才死沒多少年,就有人在採藥時發現裝著經書的金箱,裡頭有三十餘本經書,且還記錄著許多臣子的姓名。發現之人仔細一比對,赫然發現上面寫的全是漢武帝時期的老臣。




當時的河東太守連夜把這個金燦燦的金箱送往朝廷,漢宣帝一看,感到很不妙,馬上找他曾祖父的老臣出來辨認。




其中一位典書郎冉登看到那金箱的經書後當即痛哭流涕:“這箱書明明是我親自放到陛下棺木裡去的,怎麼出現在外面!”




漢宣帝既悲慟又驚愕,忙把它供奉到武帝廟裡去。




蘇軾覺得這個出自《漢武帝內傳》裡的傳奇故事就很不錯,非常適合改頭換面演給劉徹看。




你看把這皇帝換成富商,曾孫換成兒子,典書郎換成老僕,是不是就成了個很接地氣的孝子賢孫故事?最後可以讓這個兒子來一句,悔不該以金箱陪葬,反倒讓賊人動了惡念、害自家父親屍骨曝於荒野!




這樣不就點題了嗎?!




別看宋代稱得上是士大夫最好的時代,他們宋人也是堅持薄葬的。




主要是前人都把顯眼的金礦都霍霍得差不多了,他們也弄不起那樣的陪葬,再加上宋朝皇室在諫官們的監督之下連生前住的宮殿都修不起來,何況是死後的皇陵?




在皇室的帶頭作用之下,宋朝自上而下都比較推崇薄葬。




蘇軾表示霍善如果想要這出戏,戲本子什麼的就交給他來加工吧!




他們宋朝人的娛樂業也是很發達的,像這種表演給廣大人民群眾看的滑稽戲目,他們的勾欄瓦肆裡也經常會演出!




平時的生活已經這麼辛苦,誰不想看點輕鬆愉快的東西放鬆一下?




蘇軾還慫恿霍善去問劉徹有沒有金箱可以借給他當道具,實在不行借幾本他時常帶在身邊的經書也行,這樣劉徹會更有代入感。




目睹整個過程的嬴政:?




嬴政深深懷疑蘇軾是想慫恿霍善去作死,好把他騙到他們那邊去生活。




大秦還是得再抓把勁,不然搶不贏偷跑了一千




多年的宋朝!




霍善哪裡知道嬴政的想法(),他覺得蘇軾的提議很棒?(),所以回到太守府後就屁顛屁顛去問劉徹有沒有金箱子。




劉徹道:“你要金箱子做什麼?”




霍善就給他講自己要在廟會上倡導薄葬,準備命人排幾齣俳優戲教化百姓。可惜他手頭沒有這麼貴重的道具!




劉徹一聽霍善是要宣揚什麼薄葬就知道不是好事,壓根不上他的當:“誰出門玩帶個金箱子。”